不是突如其來,只是沒有警覺
最近我身邊的朋友突然被工作了十幾年的公司資遣,她們變得茫然跟憤怒,想要跟公司一拚高下,奪回她們的工作權。除了拒簽資遣單外,每天還回公司打卡,證明自己還是有提供勞務,雖然公司拒絶她們進入辦公室,也在執行資遣的當天,收回並鎖住她們在工作上所有電腦系統及資料等工具,但她們還是堅持要行使她們應有的工作權,為此,不惜告上了法院。雖然律師告知她們有80%以上的勝算回復工作權,但時間也許要耗上一年或更久。
當然在這件事上,公司沒有進行資遣之前的告知協調,就斷然進行執行,的確有法律上不當之嫌,但我在我朋友身上看到卻是,她們把自己的人生交付在別人手上卻不自知,也沒有警覺心。當公司因景氣的關係,進行組織調整時,她們自信滿滿的認為公司一定會保障她們的工作。十幾年下來的穩定工作,讓她們完全沈浸在公司的保護傘下,忘了危機意識跟自我意識。
另外同樣被資遣,在公司才工作1年跟2年的同事,在離開公司隔天即對下一份工作有所推展時,但這待十幾年的朋友們還沈浸在憤怒與不甘心的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
而她們的年齡都在40歲出頭。中年失業最難堪,最精華的年紀,卻是最常面臨職涯最大的斷層式被動失業。明明練就一身人情事故及積累職場經驗,但怎麼就要被職場淘汰。難道就只能這麼認了嗎?
當然不能,但不是像我朋友去要回原職務的工作權,而是我們要保持對自我職涯的清醒,才能擁有不斷被職涯需要的本事。
首先,妳要知道,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根據研究顯示,人腦每天有多達6,200個想法產生,世界為什麼不斷在改變跟進步,就是因為人腦不斷有新想法所致。更何我們無法掌控的天災,就像近三年的疫情,全球一瞬間全變了樣,所有的計劃全要轉向,實體要轉成線上,人跟人無法近距離接觸,口罩變成比手機更重要的工具,如果還堅持3年前的生活模式,那麼注定被淘汰。要明白這世界運轉的原理,就是不停的在變,而我們去察覺並準備,才能順應變動而做相對應的措施,讓境隨心轉,才能逆境變順境。
第二.在職涯工作中,不要把自己放得太大。
要知道,即使我們能力再好,都只是公司的一顆棋子,依附在公司體制下生存。沒有公司,就沒有我們存在的位置,也沒有所謂的價值。
公司不是我們出資開的,我們只是提供自身的能力餵養公司,使其茁壯,同時也希望能在其中分一杯羹。但至於我們有沒有價值是由公司由老闆決定,不是由我們。
這樣說,也許妳們會覺得,是不是上班族很沒志氣?是不是就要任由老闆處置?
不是這樣的,我們只是要認清職場是一個利益交換中心,我們與公司老闆只是利益交換的互惠者。而掌握這場互惠交易100%決定權的是老闆,不是我們。即使我們能力再好,能為公司賺再多錢,我們都是在公司的遊戲規則下拿取我們所能得的好處,甚至也可能哪天被取代,喪失這場遊戲的參與權。
我一個朋友,是一家外商公司亞洲區業務總裁。
過去十來,她的團隊幫公司創下了業界嘖嘖稱奇的業績天花板,是公司在亞洲區發展的重要推手。多年下來,她自己也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公司一樣的全力衝刺,只要有不利於公司的訊息,她都率先擋在公司之前處理並承擔。
近幾年全球的疫情讓業績不斷下滑,她常壓力大到無法安眠,為了公司業績不斷傷腦,不願公司名聲有任何損失。有其它公司挖角,她也不去,她以為她走了,公司就垮了。她沒有意識到公司因業績下滑,利潤減少,而改變了支援策略,更因如此,拓展業績更綁手綁腳,這是一種循環效應。她卻因此更自責,更無法離開。最後,公司從業界找了一位業務總裁來取代她,她才明白,公司沒有她,照樣運作,而她卻為公司推掉了許多大好機會。
這是一個典型的把自己在工作放得太大,沒有認清自己的位置的例子。
第三.不要以為妳為公司效忠,公司就該以一生回報妳。
像一開始說的被資遣而憤怒的朋友們,她們之所以想要回工作權的,最大的原因在於不甘心。她們認為她們對公司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公司不應該這樣對她們。她們十幾年的青春都在為公司服務,公司不能因為才剛來幾個月的新任主管就棄她們不顧。
這種心態像極了在婚姻裏的怨婦,不斷指責老公辜負了自己付出的多年青春,搞得自己更加狼狽不堪,這樣只會將老公推越遠。放到職場上,這樣情緒勒索的員工,還有哪個老闆願意再次聘用。
有良心道德的公司會讓員工在職場有良好的工作環境,但即便如此也沒有義務養員工一輩子,不要讓自己在職場變成一個無法獨立的巨嬰,最後只會害慘自己。
最後,要認清工作的意義。
工作是讓我們實現人生夢想的一個過程,我們透過工作學習能力及發揮自我價值及獲得成就感。但它不是人生的全部,不該把人生的結果交由職涯去決定,而是我們要以導果為因的方式去決定我們的職涯模式。
選擇一種職涯型態就等同選擇一種生活模式。我們會由這種工作模式發展出我們本身的人際關係及認知,甚至會發展出家庭模式及親子關係。與我們的人生規劃有相當密切的結合。我們想要什麼生活模式,就要謹愼規劃職涯路線。這取決於我們是不是夠認識自己,並且是否擁有開放的思維。
現在的我們很幸運,生活在一個多元的環境中,職涯的發展不再只是單調的上班或創業兩種,或是家庭主婦或職業婦女的選擇。有很多工作型態等我們去玩出樂趣跟挖掘自我。
總結以上的內容,保持自己在職涯中的清醒,隨時察覺自我的需求,不要把人生的選擇權交付在別人的手上。
好書推薦—人生的長尾效應
這本書會清楚的提供職涯規劃的建議與思維,並用實際案例來說明在人生的25歲,35歲,45歲落點可以怎麼規劃與執行,是一本很值得我們借用與擴大我們生涯規劃的一本好書。
事實上,我們現在的婚育時間都往後延,很多人到了40歲才開始進入婚姻及家庭花費高峰,到50歲,都還在為家庭費用擔心的大有人在。不論你願不願意,工作都佔了我們人生的大部份時間。但我們捫心自問,在踏入職場時,我們真的有認清我們的職涯要怎麼規劃嗎?這本書告訴我們,職涯中,如果能好好的運用25歲、35歲、45歲的生涯落點,那麼我們就能自在掌握我們的人生模式,創造人生的長尾效應。
這本書的作者:費思桐(Brain Ferherstonhaugh)在奧美集團超過五千人的數位行銷公司擔任全球執行長,同時與他合作的都是世界一流頂尖的品牌,而有二十年的時間,也同時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職涯導師及思想領袖。曾在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著名大學發表職涯規劃策略演說。
推薦給所有在職涯上奮鬥的妳。